蔥『火靠』鯽魚可說是很道地的上海菜,這個『火靠』字實在
沒字碼可以拚成一個字,有些食譜上是以 『烤』來代替,
我這個死腦筋,會認為又不是用烤箱做出的,怎麼用這個字呢?
用『燒』這個字也似乎不適合,因為這是用小火燒至湯汁
自然收乾,時間比紅燒來得長,所以還是用兩個不同的字組合成
『火靠』字,發音又比較接近,也比較接近烹調的做法。
※對於『火靠』這個在烹調上的說法實在很不了解。
做這道料理所用的鯽魚,最好是要挑有魚卵的才好吃,
但賣魚的這一攤沒賣有魚卵的鯽魚,因為魚籽的膽固醇高,
話也是沒錯啦!只有買這種很適合和白蘿蔔煮湯的無卵鯽魚了。
說也奇怪,一般來說,買整尾魚時,店家都會將魚刮鱗,
去腸肚及鰓,但鯽魚卻是都不做這些動作,攤販說可以全都
下鍋煮,吃的時再挑開,這怎麼吃啊? 我還是先把那些東西
除掉才開始正式的烹煮動作。
材料:
鯽魚 300g
蔥 150g
調味料:
白醋、烏醋、醬油、冰糖、鹽
步驟:
1‧醋泡魚
碗中放醋及少許醬油,將鯽魚浸泡約1小時〈醋沒蓋過
魚身,可以不定時將魚上下翻轉〉。
※此步驟是讓魚骨能先軟化。
2‧炸魚
將泡過醋的魚洗乾淨,擦乾水份,放入鍋中油炸。
鍋中放多量的油,油燒至熱後,將魚下鍋炸至金黃,
盛起瀝乾油份。
3‧炸蔥
蔥洗乾淨後,瀝乾水份,再用紙巾擦乾,放入油鍋中炸至
且有蔥香氣,撈起瀝乾油份。
4‧入鍋
先將二分之一量的蔥排在鍋底,放進炸過的魚,再舖上
剩下的蔥。
※原先以為蔥很多,沒想到炸過之後,只有一點點了,
真應該買半斤蔥才夠呢!
5‧燜煮
在鍋中加進烏醋、白醋、醬油及可以蓋過魚身的水,
先不蓋鍋蓋,開大火將鍋中的水煮滾後,蓋上鍋蓋,
改成最小火,燜煮 2~3小時。
※因為對味道不太會掌控,所以並沒有一次加足醋、醬油
及水,而是隔一段時間去檢查鍋中的水有沒燒乾,再適度
加醋、醬油及水 。
6‧調味
魚並不是很大條,約燜煮了2小時後,加冰糖,改開中火,
以湯匙將湯汁舀到魚身上,同時試味道,加鹽來調整
〈多加了上方那一小坨鹽,結果味道有點偏鹹了〉,等湯汁
略收乾,就可熄火。
※這個步驟大約花了10分鐘,冰糖也是試味後分次入鍋。
7‧完成
煮好的鯽魚。
先不要翻動,將鍋子端至一旁,放置一段時間,讓魚及
蔥段能再吸收湯汁。
※我是放了約4小時,發現湯汁並不多了,就將魚及蔥
盛出。
經過長時間的小火煮出來的鯽魚,中間的大骨都已軟化,
可以直接吃,唯獨旁邊的小刺,雖然也已軟化,但還是
完整的一根刺,看起來會刺到口腔。
無論如何,所有的骨頭還是需要多加咀嚼到完全碎才下肚
比較好,當然那些骨頭捨棄不吃也是 OK 的。
平日和蔥不是很好的朋友,若碰到湯,麵中有蔥花時,
我會很怪胎+變態的將蔥花一粒粒的挑到旁邊不吃,
但這道料理中的蔥,看它被煮成黑麻麻,其貌不揚的
軟爛樣,實際上,已經吸飽了醬汁,味道是非常美味的,
絕對不會輸給鯽魚的。
在調味料中,加了不少的醋,味道會酸嗎? 答案是~
不會。 醋經過長時間的烹煮,那個酸味早己揮發了。
有點美中不足的是,在炸魚時,鍋中的油沒放很多,
再加上油沒有燒得很熱就將魚下鍋,以致於會稍稍黏鍋,
魚的表皮有些破裂,而變得不美觀了。
- Dec 09 Tue 2008 00:05
在家做上海味兒的~蔥『火靠』鯽魚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