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 “混搭”,不是指味道方面,
而是麵包的配方及整型,
是來自兩位不同的老師,而麵包表面的裝飾,
雖是參考原始的整型,但卻是用了完全不同的材料。
不是很難的整型法,之前還用冷水麵練習整型,
就怕到時會兩手打結,練習時很順利,
正式做的時候就有點出槌,總覺得形狀不對勁。
表面刷全蛋液,再撒一些柳橙鮮果粒及珍珠糖。
*原始整型是刷融化的奶油,麵包已經算是高油量的比例,
實在不需要再多一些奶油,正好配方中有多餘的全蛋液,
拿來刷麵包的表面,這樣也沒浪費蛋液了。
全蛋液前後刷了兩次,所以烤出來的顏色就比較深了。
柳橙鮮果粒有些被烤上色,還好沒有到有焦味。
沒完整的“屁屁照”,這種烤箱的底火比較強,
原本烤盤要放在最下層,後來挪到第三層,
烤出來的顏色有些金黃。
同樣的配方,同樣的溫度及時間,
這台烤箱的“處女秀 ”,麵包的底部卻看似沒上色。
麵包的組織看起來還不錯,很鬆軟,這就是自`DIY,
不會耽心麵包口感鬆軟,
是不是加了些什麼有的沒的“額外營養劑”。
*起雲劑加進麵包中會有什麼改變嗎?
這張“斷面秀”有一小部份的麵包底部,邊角有些焦黑,
應該是碰到蛋液的關係,那個金黃色的底部顏色不難看。
網 路 流 傳 相 片
可以跟我約會嗎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