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子,也只是在端午節應景吃上一、兩個而已,反正也不是
頂會包粽子的,所以弄個少少量就可以了。 既然是少少量,
市面買現成的不也 ok 嗎?雖然知名店家及量販店也有賣
那種湖州粽,但自家口味吃習慣了,並不會想去買現成的,
況且我家那個嘴刁的外甥女,曾經跟她說過去買外面的粽子,
她寧可不吃粽子,也不要吃不是自家口味的粽子。
雖然會包粽子,但還實在很笨手笨腳的,想當初請朋友來我家
教我如何包粽子,我還在和第一粒粽子奮鬥,她已經替我包好
其它的粽子,至於我手上的那粒粽子,她請我到旁邊休息,
由她替我完成那粒幾經被我摧殘的粽子。隔年她人在大陸
工作,沒有靠山,只好自己摸索,每每摸出頭緒,那已經是
最後一粒粽子了,隔了一年又全忘記了。 對於完成的粽子,
我只要求不會煮成一鍋豆沙糯米粥,或是一鍋鹹肉粥,所以
粽子的外形醜歸醜,都還沒有煮成粥的結局。
豆沙粽
媽媽以前包豆沙粽時,都會在粽子中放一小塊豬板油,但以前
都會煮個三、四個小時,肥肉都會被煮融化,而那個油都滲入
糯米中,所以粽子會更好吃些的。熟識的肉販每每都是切熬
豬油的肥肉給我,再加上現在都是用快鍋煮粽子,煮+小火
燜到熄火的時間頂多只有一小時,那個肥肉都還在,心想
反正豆沙也是自己炒的,裡面也加了不少的油,雖不是
動物性油脂,加減都會有點油脂出來,所以也都不加肥肉了。
肉粽
和一般的台式肉粽完全不同,不需要準備一堆材料。
裡頭只是簡簡單單的放上一、兩塊醃過的豬肉,為了讓糯米
也有些味道,糯米泡水的步驟改為加醬油及鹽。 為了能和
豆沙粽區別起見,肉粽就用正宗湖州粽的包法~長形的,只是
那要一粒粒粽子分開的,而不是一串粽子在一起,我是為了
煮好方便從鍋中拿出來,所以還是弄成一串的樣子。
這次肉粽煮的時間有點過頭了,整個米粒都相當軟爛,實在
很怕裡頭的肉不會熟,從快鍋發出叫聲轉小火,大約煮了近
1個小時的時間。 也因為煮太久的時間,所有的粽子擠在
一起,也都被壓變形了,好在肉的調味很入味,糯米的味道
也還可以,否則真會是一個淡而無味的粽子了。
以前媽媽除了包豆沙粽及肉粽外,還會配合爸爸的喜好,
將花生及紅棗泡軟,和糯米混在一起,煮好的粽子沒有任何
味道,只會有些許紅棗的香味,所以吃的時候都要沾著白糖,
這也算是江南一帶的特別吃法了,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往事
只能回憶了。
這裡有一家粽店專賣一種口味的粽子,店名叫做“
菜粽 X”〈X為老闆的姓氏〉,說到菜粽,一定會聯想到是
素粽, 我不曉得別的地方的菜粽裡是放些什麼料,但這家店
取名菜粽的粽子,卻是糯米加花生一起做的,以醬油膏為沾料
〈不記得有沒花生粉,因為也有好幾年都沒吃過了〉,為什麼
會叫做菜粽,他家一個嫁出去的女兒就住在我家對面,但每次
碰面都是匆匆擦身而過,很少有機會會在一起聊天,不然真
可以問一問原因。